百家樂
時間:2018-09-26 17:11:38 閱讀量:212
p>半年虧損3億元 資產負債率高達75% 牛電科技赴美IPO。牛電科技(Niu Technologies),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智能城市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于為全球用戶提供更便捷環保的智能城市出行工具,讓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核心團隊主要來自BMW、intel、微軟、華為、麥肯錫、KKR等全球頂尖公司。2018年9月,智能城市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牛電科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募集最多1.5億美元資金。
半年虧損3億元 資產負債率高達75% 牛電科技赴美IPO
半年虧損3億元 資產負債率高達75% 牛電科技赴美IPO。牛電科技(Niu Technologies),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智能城市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于為全球用戶提供更便捷環保的智能城市出行工具,讓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核心團隊主要來自BMW、intel、微軟、華為、麥肯錫、KKR等全球頂尖公司。2018年9月,智能城市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牛電科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募集最多1.5億美元資金。
日前,電動車制造商牛電科技(即小牛電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計劃在納斯達克掛牌。然而,這家曾立志要做“兩輪特斯拉”的電動車企業,仍處在持續虧損的狀態中。
這家公司能夠得到市場關注,主要源于兩個因素,一是業內首創在機車上使用鋰電取代鉛酸;一是因其創始人李一男,是曾經27歲當上華為副總,被認為是欽定華為接班人,卻因內幕交易入獄。
招股書顯示,歸屬于李一男的Glory Achievement Fund Limited仍為小牛電動的第一大股東,持有43.8%的股份,但他已不在該公司董事會成員和執行高管名單之中。
牛電科技提交招股書
本周一,小牛電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募集最多1.5億美元資金。瑞士信貸和花旗集團將擔任聯席主承銷商,Needham & Company擔任副承銷商。
公開資料顯示,牛電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智能城市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其主打產品是智能鋰電兩輪電動車“小牛電動”,同時有一款與之相連的小牛電動app為車主提供電動車的維護及性能表現數據,實現固件升級。
小牛電動初創時,國內電動踏板車保有量接近2億輛,有超過2000家制造商,年產量超過3000萬量。不過,絕大部分電動踏板車是采用鉛蓄電池,為此,小牛電動提出“鋰電革命”,希望通過使用鋰電池,顛覆整個電動踏板車市場。
據了解,小牛的應用程序可以與電動車車同步,并與云系統進行通信,用戶可以獲得與其智能電動車相關的實時信息。目前,可以從小牛電動車實時收集462種數據點,涵蓋72個維度,截至2018年6月30日累計超過40 TB的數據。
因此,小牛電動車收獲了眾多粉絲,建立起了忠誠度較高的用戶群。與此同時,小牛電動也開發有自己的APP為用戶提供車輛互聯、在線銷售/維保等服務。截至2018年6月30日,小牛APP注冊用戶超過45.7萬人,并且在中國50多個城市建立起了粉絲俱樂部。重視用戶運營,打造粉絲文化也成為小牛電動的一大特色。
現已離開公司的牛電科技創始人李一男早期曾表示,“希望將電動汽車業中的特斯拉作為產品發展定位的標桿。
目前小牛電動制造和銷售由鋰離子電池驅動的高性能智能電動摩托車.主要包括三個系列-N,M和U,并且在2018年6月推出了兩個新的模式,NGT和M+,但是目前還沒有充分量產上市。
半年虧損3億元
基于強大的用戶群,小牛主打互聯網高端電動車,旗下產品售價平均較高。
以n系列為例,入門級售價達到5699元,幾乎相當于兩臺普通電動車。小牛電動招股書亦顯示,2017年其加權平均零售價格比行業競爭對手高出約86%;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小牛電動銷售出一臺電動車,可以獲得4456元的收入。
小牛電動大部分產品都在4000元以上,最高的N-GT系列頂配版電動摩托車可達19999元。比起國內電動車平均2000至3000的價格,小牛電動車要昂貴得多。
然而,小牛電動的財務狀況并不容樂觀,仍然處于持續虧損的狀態中。2016年、2017年及今年上半年分別錄得凈虧損人民幣2.33億元、1.85億元和3.15億元。
高昂的產品成本、市場營百家樂預測銷費用和研發費用,制約著小牛電動的利潤。
小牛電動表示,其電動滑板百家樂預測車的材料和制造成本歷來占收入成本的絕大部分,未來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成本控制能力,而這又取決于小牛管理供應鏈和制造流程的能力;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小牛電動希望得到更多討價還價的能力,從而從供應商處獲得更優惠的價格。
2017年和今年上半年,其銷售費用分別達到8306.5萬元和7022.9萬元,占到同期營收的10.8%和12.6%;2017和今年上半年的研發支出分別達到3949萬和5605.4萬,占比為5.13%和10.07%。
另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小牛電動共銷售12.5萬輛電動摩托車,相比于2017年同期的6.83萬輛而言,銷量增長83.01%;上半年銷量最好的仍然是2015年推出的N系列電動摩托車,也就是李一男親手設計的第一款車型,2018年上半年銷售5.29萬輛,占總銷售量的42.3%。
然而這一數據尚不能與行業巨頭相比。相關財務報表顯示,雅迪電動車2017年的銷量為406萬臺,新日電動車去年銷量為136.5萬輛。同期,兩家制造商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8.50億元和26.96億元。
招股書披露,小牛電動試圖將產能擴充到70萬臺,大約相當于18年上半年銷量的6倍。小牛電動似乎試圖通過擴產,憑借規模優勢實現盈利。
品牌定位面臨窘境
根據中關村在線(ZDC)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出臺的《2017年中國動車產線上真人業發展白皮書》,盡管鋰電池在性能、能量密度以及使用壽命上占優,但是由于價格偏高,目前市售車型中鋰電占比不足10%,鉛酸電池仍在電動車產業中占據主導地位。這意味著牛電科技定位的是一個十分小眾的高端市場。
業內人士指出,3000元對于電動車消費群體而言是一條重要的心理價格線。
ZDC的調查顯示,當前預期價位在2K以下、2K至3K、3K至4K的電動車消費者占比分別為27.55%、34.76%和24.34%,愿意選擇4K及以上高端車型的用戶占比僅為13.35%。城市用戶選擇2K至3K的比例最高,超過40%;農村用戶選擇2K至3K、3K至4K的比例相當,都略低于30%。
當前,愛瑪和雅迪仍然是電動車行業中市占率最高的品牌,其市場總銷售份額分別為15%和12%,小牛則未能擠進前20。在用戶關注的品牌當中,小牛位列第四,排在雅迪、愛瑪和綠源之后。
資產負債率高達75%
由于核心團隊主要來自BMW、intel、微軟、華為、麥肯錫、KKR等全球頂尖公司,其創始人李一男更是一個帶有各種光環的傳奇人物,牛電科技創立之初就獲得眾多資本的青睞。
不完全統計顯示,成立4年來牛電科技已經獲得過四輪融資。
但招股書顯示,巨大虧損下小牛電動賬面資金依然緊張。
招股書顯示,從2015年至今小牛電動已經進行了5筆、總額高達1.9億元的短期貸款,至2018年底,這些貸款就將到期;截止到2018年6月底,小牛電動賬上的現金僅為1.56億元,說明小牛電動面臨著短期貸款的償還壓力。
小牛電動短期貸款較高的背后是資產負債率較高。招股書顯示小牛電動的總資產為8.23億元,總負債為6.14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74.6%。
據新浪財經報道,這一比例顯著高于同行。
短期的償債壓力+高負債率,這才是小牛電動成立4年赴美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籌集約1.5億美元,可以極大地緩解目前的狀況,爭取到更多的發展時間。
大股東李一男間接持股43.8%
2016年5月,當時小牛電動的新品M系列車型上線京東眾籌,超過8176萬元的數額打破了當時國內的眾籌記錄。
隨后,牛電開始陷入沉寂。即使2017年4月U系列上線,也是相當低調,幾乎沒有對外做宣傳。直到2018年6月在巴黎盧浮宮舉辦了新品發布會,期間牛電有兩年時間處于蟄伏狀態。
這種低調與其創始人李一男的境遇有一定關系。
雖然在招股書披露的董事會成員和執行高管名單中并沒有創始人李一男的名字,但歸屬于李一男的Glory Achievement Fund Limited仍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持有5901.4235萬股普通股,占總股本的43.8%。
李一男此次變化的不僅是CEO角色的轉換,在他“消失”的兩年,正是國內出行領域快速變革的關鍵時期。而李一男錯失的兩年,也正是牛電科技錯失的兩年。
對于外界來說,牛電似乎“被偷走”了兩年的時間。對于李一男來說,小牛電動車也已“物是人非”。
資料顯示,李一男,1970年出生,是湖南人,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畢業。15歲考入當時的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真人娛樂梳理下來,他的工作履歷堪稱傳奇:
22歲,還在讀研二的李一男有機會去華為實習。在華為實習僅3個月后,李一男就以實習生的身份,主持開發了一個程控交換機的項目;
23歲,他畢業后即被華為正式錄用;兩天升為工程師,半個月升為主任工程師,半年升為副總經理,兩年升為華為總工程師,年僅27歲就成為華為副總裁,當時,任正非對李一男直接以“干兒子”相稱,李一男也成為公認的“任正非的接班人”;
2000年,30歲的李一男帶走了和華為股權結算的1000多萬元的網絡設備,在北京創辦了港灣網絡公司,自立門戶,心里做好了打造另一家華為的打算;
2004年,任正非專門成立了“打港辦”專門針對李一男的港灣實施一系列“屠殺”政策;
2006歲,李一男的港灣網絡被華為收購,他本人再次回到華為,任首席電信科學家、副總裁;
2008年,李一男第二次離開華為,在李彥宏的邀請下,成為百度首席技術官(CTO);
2010年1月18日,李一男辭去百度職位。之后,李一男還擔任過中國移動旗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12580運營公司“無限訊奇”的CEO一職;
2011年李一男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到金沙江創投, 在金沙江期間,李一男300萬元參股的北京數字天域科技有限公司曾借殼杭州“新世紀”,按當時的股價算,他賺了9.6億;
2015年3月,李一男在北京創立牛電科技,開始做智能電動車,并表示這是自己最后一次創業。但在小牛電動車發布不久之后,李一男就被批捕。
2015年6月1日,小牛電動召開發布會,公布了旗下第一款產品小牛智能電動踏板車N1。然而好景不長,幾天后,李一男就因涉嫌內幕交易被捕。
該案件發生在李一男于金沙江創投任職期間,曾使用妹夫和母親的證券賬戶,耗資1148.55萬元買入華中數控,其妹妹也跟進買入500萬元。最終李一男獲利439萬元,其妹妹獲利236萬元,兄妹合計獲利近700萬元。
2017年1月,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認定李一男內幕交易罪成立,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六個月,并處罰金750萬元。
據悉,華為一級部門總裁年薪就高達千萬元,李一男為了近700萬元栽了跟頭,確實令人嘆息。特別是,小牛電動業務才剛剛起步,公司創始人兼CEO就攤上事了,這無疑對公司發展是一種打擊。
今年3月,李一男宣布加盟梅花天使創投并擔任合伙人職務,負責旗下成長基金投資業務且其已經辭掉牛電科技創始人、CEO等職務,但仍保留股份。
正如李一男親口所說,“我起起伏伏的人生,如同過山車一樣”。伴隨著小牛電動的上市步伐,他的故事遠遠還未結束。
牛電科技公司簡介
牛電科技(Niu Technologies),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智能城市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于為全球用戶提供更便捷環保的智能城市出行工具,讓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核心團隊主要來自BMW、intel、微軟、華為、麥肯錫、KKR等全球頂尖公司。自2015年推出首款智能鋰電電動車-小牛電動N1以來,牛電科技堅持極簡的設計理念和進取、愉悅、獨立主見的品牌核心價值歐博百家樂觀,已經陸續推出N、M、U三個系列,多款產品,滿足消費者多場景、個性化的出行需求。小牛電動系列產品多次獲得德國紅點等國際上極具影響力的設計大獎,小牛電動M1更是包攬了德國紅點、德國IF、美國IDEA、日本G-Mark、中國紅星、臺灣Golden pin、香港DFA等國際大獎,更是20年內唯一一款包攬全球七項大獎的出行產品。同時,牛電科技通過“小牛電動系列車型+小牛電動 APP + 汽車4S級服務標準”,打造一站式全方位服務體系,推動電動車行業的變革與產品升級。小牛電動不僅在國內電動車領域獨樹一幟,更在國際市場上得到廣泛認可。
牛電科技通過“小牛電動系列車型+小牛電動APP + 汽車4S級服務標準”,打造一站式全方位服務體系,推動電動車行業的變革與產品升級。截至目前,其在國內有600多個銷售網點,覆蓋超過150個城市;還進入海外20多個國家。
牛電科技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構成:智能電動車的銷售,配件和備件的銷售,以及移動應用和其他服務的提供。其中,智能電動車成為收入最主要來源,2017年這部分業務銷售額達7.10億元,占總凈營收的92.2%;2018年上半年,該部分業務收入為5.14億元,占總凈營收的比重擴大至92.3%。?
市場最新股市投資技巧熱門財經資訊盡在八八伍財經網
p>
div style=”border: 2px solid red; padding: 25px;font-size: 16px;text-align: left;color: #808080;”>
新聞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div>div class=”qr-code mt20″>
-
專心 專業 專注;穿越牛熊 放心賺錢
/div>br>
div class=”arTail”>
“小豬佩奇”商標被中國公司搶注 娛樂壹英國有限公司稱已損失數千萬美元
下月起 中通、韻達將上調快遞派送費 快遞行業如何擺脫“增量不增收”?/div>p class=”keyWord”>關鍵詞: 牛電科技,,牛電科技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