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樂
時間:2018-09-27 16:03:42 閱讀量:66
p>華興資本今天上市 華興模式是怎樣的?華興資本2004年在北京成立,是中國領先的服務新經濟的金融機構。專注于為高速成長的中國創業型企業家提供頂級財務顧問服務的投資銀行。公司關注的行業包括高科技、媒體、電信、教育、醫療、金融服務和日用消費品等行業。2018年6月25日,華興資本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9月27日,華興資本正式香港上市。
華興資本今天上市 華興模式是怎樣的?
華興資本今天上市 華興模式是怎樣的?華興資本2004年在北京成立,是中國領先的服務新經濟的金融機構。專注于為高速成長的中國創業型企業家提供頂級財務顧問服務的投資銀行。公司關注的行業包括高科技、媒體、電信、教育、醫療、金融服務和日用消費品等行業。2018年6月25日,華興資本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9月27日,華興資本正式香港上市。
9 月 27 日,華興資本(1911.HK)于上午 9 點 30 分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交易。華興的發行價定為每股 31.8 港元,開盤后破發,截止 9 : 42 報 28.4 港元,跌幅達到 10.69%,市值約為 155.76 億港元。
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在現場表示今天是他父親的生日,而過去創業十幾年,陪伴父親的慶生的時間少,” 今天算是一個遲到的禮物吧。”
華興一向走精品投行路線,” 瞄準 ” 新經濟公司,截至去年底,在中國前 20 名新經濟公司里,華興的客戶有 15 家。華興華麗的朋友圈里,紅杉資本的沈南鵬、成為資本的李世默今天都來了敲鐘現場。
中國 ” 新經濟 ” 公司登陸資本市場最短時間紀錄被不斷刷新,拼多多三年,趣頭條兩年 …… 不論遲早,對獲得資本強力推動的新經濟公司而言,上市是必須給投資人的一個交待,雷軍、王興、程維們說 ” 不急 “” 不想 ” 不是真心話。其實 ” 不急 ” 是時機未到、” 不想 ” 是對估值不滿意。但包凡說 ” 華興資本沒有在二級市場融資的需求 ” 卻是真心話。
高盛 140 歲才上市
專業操盤上市的頂級投行畫風是這樣的:1986 年,摩根士丹利在紐交所上市,距離 1935 年從 JP 摩根分立已過去半個多世紀;1999 年,高盛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之路走了 140 年。
投資機構鐘愛的是合伙制,原因有二:
首先,投行最大的資產是人才,而不是資本。擁有頂級人才,不愁沒有千百億美元供其玩弄于股掌。
在所有其它類型的生意中,資本都以股東的身份享有一份收益,唯獨在投行眼里是 ” 土坷垃 “。合伙人是合伙機構的主人,沒有投資人憑出資拿走利潤,憑腦子賺到的錢為什么要分給別人?
2017 年高盛凈利潤 42.9 億美元,花 67.2 億美元回購股權,分給股東的紅利僅 11.8 億美元。當然回購也算回報投資人,但回報的方式是 ” 請你拿錢走人 “。
對投資人如此 ” 薄情 ” 的高盛,為吸引人才付出的成本卻十分驚人。2017 年營收 320.7 億美元,營收成本 209.4 億美元,其中 3.66 萬員工的薪酬福利開支 118.5 億美元,人均 32.4 萬美元(折合人民幣 210 萬)。2007 年 3.05 萬員工拿到 201.9 億美元,人均 66.1 萬美元,按當年匯率折合人民幣 502 萬!
500 多萬年薪只是 3 萬多員工的平均水平,上市前怎么分錢只有天知道。
其次,投行從事的許多業務都 ” 不足為外人道 “。君不密喪其國、臣不密失其身,投行不密失其業。因此高盛們希望外界對自己了解得越少越好。
但美國人受不了掌控自己 ” 半條命 ” 的巨頭保持神秘。最終,為無數公司操盤 IPO 的高盛迫于監管壓力成為公眾公司,摩根士丹利出于同樣的原因于 1986 年上市,高盛多挺了 13 年。
根據招股文件披露的員工人數及薪酬,2017 年華興員工人均收入達 120 萬元,七成以上營收拿來發工資。與高盛、摩根士丹利們一樣,華興資本上市也與監管相關。
招股文件顯示華興運營實體包括華興證券(香港)、華興證券(美國)、華菁證券(中國)等持牌券商。保住已經取得并爭取持有更多金融牌照,上市公司地位是必要條件。特別是作為華菁證券的實際控制人,獲得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地位非常有必要,此外還得在凈資產、凈利潤、營收方面滿足監管部門的一系列要求。
總之,投行機構手中玩轉的成千上萬億資本不可能通過股權融資獲得,與面包廠不能通過股權融資買面粉是一個道理。
當心資本高手
頂級投行中也有為圈錢而主動上市的,一旦存了這種念頭,投資人只能被玩死。
2007 年,22 歲的黑石集團完成了 IPO。按美國當年的監管環境和黑石的重要性,這家股權私募基金(PE)管理公司未到 ” 被迫上市 ” 的地步。兩位創始人彼得 · 彼得森(Peter Peterson)與施瓦茲曼(Stephen Schwarzman)嗅到金融危機將至,感覺有必要募集 ” 過冬的柴碳 “,于是黑石成為唯一整體上市的基金管理公司。
既然存了圈錢的念頭,當然要用最小的代價(股票)換取最大的利益(募集金額),面對黑石這樣的高手,投資人萬難幸免。
剛剛成立的中投公司第一單就是用 30 億美元購買黑石無投票權股票并承諾至少持有四年。
金融危機后黑石暴跌,深度被套的中投象散戶一樣 ” 抄拉霸老虎機過底 “” 割過肉 “,直到 2014 年黑石股票才回到 IPO 時的價位。
” 入坑 ” 十年后的 2017 年,中投才基本清倉黑石并宣布 ” 投資成功獲得盈利 “。黑石發言人對媒體表示 ” 感謝中投長期以來對黑石的的成功投資。”
因為投行玩資本太溜,資本市場總是保持戒懼,生怕估值高了會被當猴耍。
截至 2018 年末,高盛凈資產 8百家樂預測app59.6 億美元,最新市值 888.5 億美元,市凈率只有 1 倍多。好比買一件黃金工藝品,按重量乘金價付款,只要黃金是真的就吃不了虧。既然高盛凈資產不到 900 億美元,市值也只有這么多,愛咋咋地!
騰訊、百度 IPO 時的市值都只有 8 億美元,后來分別沖高到 5000 多億美元和近 1000 億美元,馬化騰、李彥宏不是資本高手,比雷布斯厚道得多。
當真正的資本高手 IPO 時要小心了!不以 ” 峰值 ” 登陸資本市場,卻讓參與 IPO 的投資人賺個盆滿缽滿,枉稱資本高手。
華興模式
華興資本的策略是專注新經濟領域,與新經濟創業家共同成長,提供互補的投資銀行及投資管理服務。但 2005 年才成立、前七年僅有 FA 業務的華興,目前營收規模尚小,與其在業界的聲望不相稱。
1)投行業務
華興資本的王牌業務是投資銀行,主要包括財務顧問、股票承銷、經紀及研究。
2015 年營收達 1.12 億美元,2016 年、2017 年連續下跌,幅度不大。但任何上市、擬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下滑都不是好事。巨虧都比負增長好得多。
2018 年 Q1,華興投行業務收入 2140 萬美元,同比增長 43.8%。須知投行專家在上市前讓自家營收在一個季度呈現 ” 暴漲 ” 不算難事。暴漲之所以帶引號,因為華興客戶營收動輒一年一翻,同比增速低于 50% 都不好意思見人。上市前沖刺一下,不過漲了百分之四十幾,讓人聯想到兩個詞:靠天吃飯、空間有限。
好在由于投資管理業務收入增長,投行業務在總營收中的比例逐年下降,2017 年降至 71%,2018 年 Q1 進一步降至 55%。
投行業務收入下滑,費用卻逆勢增長,經營利潤率急劇下降。2015 年經營利潤 5620 萬美元,利潤率 50%;2017 年經營利潤僅為 1330 萬美元,利潤率 13%。
原因很清楚——雇員數目增至三倍以上。招兵買馬建立對早期創業公司的覆蓋,提升股票研究能力、銷售及交易能力,華興在人力資源方面大筆投入的收效尚未顯現。
華興投行業務收入約 90% 來自顧問服務,2015~2017 年分別為 10.7 億美元、1.02 億美元和 8585 萬美元。
中國半個互聯網圈的融資、并購都有華興的身影,最近三年操作的 ” 大案 ” 有摩拜 / 快手 / 自如私募,京東騰訊戰略合作,滴滴快的合并、新美大合并、趕集與 58 同城合并、貓眼分拆等等。
盡管如此,華興收取的顧問費也就是 1 年 1 億美元的出息,由于基數太小,即便翻倍也沒多大想象空間。
2)投資管理及證券業務
華興資本的投資管理業務即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截至 2018 年 3 月 31 日,管理基金承諾認繳總額 30.8 億美元。
這塊業務的表現也比較疲軟,2017 年收入 2835 萬美元,同比增幅僅為 8.5%。2018 年 Q1 營收 1187.5 萬美元,同比猛增 106%。不知是水到渠成還是上市前 ” 刷業績 “。
華菁證券主要業務包括股票承銷、資產管理、經紀、財富管理等。這是華興資本的新興業務,2016 年才開始運營,2017 年營收 1220 萬美元(其中股票承銷收入 687.2 萬美元),占營收的 9%;2018 年 Q1 收入 556 萬美元(其中股票承銷收入 73.5 萬美元,同比下降 58.6%),占營收的 14.3%。
截至 2018 年 3 月 31 日,華菁證券承銷總收入 760.7 萬美元。
成立華菁證券并爭取 ” 在短時間內建立多牌照證券平臺 ” 是華興的重要戰略決策。華興希望在顧問、股票及資產支持證券承銷、結構化融資、資產管理及證券投資等多條業務線取得突破。
2017 年 12 月華箐證券完成股權融資,引入江蘇交通、立白集團、新希望集團等股東后,凈資產達 28 億,投后估值 70 億。
3)華興模式
華興模式的特點是早發現、早介入與企業共同成長。從發現 ” 潛力股 ” 為其充當私募融資財務顧問,用自己管理的基金跟投優質標的,在 “BAT 輪 ” 提供服務,IPO 時 ” 混入 ” 承銷隊列分一杯羹,華興從頭跟到尾。對創業企業來講,華興的確提供了極富人情味的優質服務。
比如,早在 2011 年 3 月,華興就為京東私募融資充當顧問,2014 年撮合京東與騰訊戰略合作,在京東 IPO 及增發股票時充當 ” 聯席賬薄管理人 “,為京東金融、京東物流分拆充當財務顧問 ……
華興模式對操盤者的能力、魅力、眼光、耐心是極大的考驗,包凡率領的核心團隊的確優秀,但短期內擴大核心團隊、提高產能幾乎行不通。
高盛、美林、瑞銀等一線投行不然,不管你當年拿了誰的私募、不管誰當你的財務顧問,IPO 時還要哭著喊著不惜代價請高盛們承銷股票,前提是人家看得上你。
華興模式在 ” 精品投行 ” 時代行得通,想要做大TZ娛樂城談何容易。為了拓展業務范圍,打造一流團隊,華興把收入都花了出去,2017 年凈利潤約等于零,2018 年 Q1 凈虧損 6530 萬美元。
華興的投入要等幾年才能獲得回報,2017 年效益差是必然的,2018 年 Q1 虧這么多說明華興 IPO 并非蓄謀已久而是臨時起意,不惜代價沖了一下營收,盈虧就難以顧及了。
華興資本驚險一躍
華興擬發行 8500 萬股(占擴大后股本的 15.5%),定價區間 31.8 港元 ~34.8 港元。發行價下限對應的市值為 174 億港元,折合 22.2 億美元。
按慣例,擬發行股票中的 850 萬股(10%)在香港發售,7650.7 萬股(90%)走國際發售。
盡管最終定價在 31.8 港元,華興在港還是出現認購不足(151 萬股未獲認購,認購率僅為 82%)。與閱文的 625 倍超額認購不可同日而語,連 ” 互聯網馬甲 ” 被質疑的小米都獲得近 10 倍的超額認購。
營收 1 億多美元而且滯漲,2017 年凈利潤幾近于零,人力成本居高不下,難怪被香港投資人冷落。
機構投資者相對踴躍,支付寶(香港)控股、雪湖資本、LGT 領銜的前 25 大承配包攬 IPO 發售股票中的九成。其中支付寶斥資 3.9 億港元認購 1233 萬股,占 IPO 發售數的 14.5%。
散戶根據定價判斷參與 IPO 的獲利空間,機構想得比較多。比如說螞蟻金服,花 5000 萬美元力挺華興上市,包凡能不心存感激嗎?
由于 IPO 發行股票大部分在不差錢、想和華興交朋友的機構手里,市面上實際流通量很少,華興資本上市后股價下行壓力不大。但交易量過小,股價容易波動,有可能會妖。
華興資本企業文化
契約精神
肩負著對每一個員工負責的使命,如同家庭成員般彼此關愛、相互忠誠。華興資本相信一個人的貢獻不能只用創造的財富來衡量,專注和忠誠同樣可貴。
創業精神
和眾多的客戶一樣,華興也是一家創業家精神的投行。華興資本所吸引的人才往往具有創業者的共同特質:富有激情、敢于冒險、自我激勵、善用資源。在工作中,他們是優秀的戰士,在工作外,他們是一群熱愛生活的普通人。他們享受親手創造的工作環境,自由追求個性主張,自主規劃職業生涯的每一個階段。他們致力于成為自己所在專業領域的最佳,而不是僅僅追求短期利益。
追求卓越
華興資本以追求卓越的態度對待所從事的每一件事。樂于奉獻、充滿熱情的員工總是非同凡響,受人關注,而那些安于第二的人在這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百家樂算牌。華興資本是一個學習型的投行,知識管理是華興資本事業的基礎。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在不懈地學習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精益求精,不斷進步與成功。
團隊合作
華興資本強調團隊合作精神。在華興,衡量一個人的成功,不僅在于個人的貢獻,還在于個人是否能夠幫助其他團隊成員共同進步。華興資本分享知識,力求讓每個人都能與企業共同分享收獲成功的喜悅。華興資本堅信主動、誠懇、實時的溝通是成功的基石。
主人翁精神
華興資本是一個由公司管理層擁有的合伙制投行。管理層堅信應該與員工分享公司的成功,所有的員工都有機會成為企業的主人,實現個人與企業利益的一致。華興資本堅信主人翁精神是引領華興資本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市場最新股市投資技巧熱門財經資訊盡在八八伍財經網
p>
div style=”border: 2px solid red; padding: 25px;font-size: 16px;text-align: left;color: #808080;”>
新聞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div>div class=”qr-code mt20″>
-
專心 專業 專注;穿越牛熊 放心賺錢
/div>br>
div class=”arTail”>
星巴克咖啡計劃進行公司重組事項 包括將從高層開始裁員
京藍科技發布了一份公司并購草案 合計持有約中科鼎實77%股權/div>p class=”keyWord”>關鍵詞: 華興資本,華興資本上市